
暑期如何让孩子们在轻装上阵的成长中收获更丰盈的体验?数学学院“团团陪伴·助力‘双减’”暑期实践团用行动给出答案。在这个夏天,一场特别的邂逅正在悄然上演,志愿者化身“自然向导”,一群满怀热忱的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奔赴一场与草木、清风、阳光的约会,在“童创·童乐·同成长”的理念下,解锁夏日野趣,让成长在自然中悄然发生,共同编织着一段温暖而难忘的故事。
一、自然互动:以创作连接心灵
1.自然名破冰
每个参与者都为自己取了一个独特的自然名——“清风”带着灵动,“小雏菊”透着朝气,“松果”藏着沉稳……在扔沙包的欢笑与萝卜蹲的雀跃中,名字与笑脸一同被铭记,陌生感悄然消散,心与心在自然的语境里慢慢贴近。
2.自然观察与创作

志愿者引导孩子们按远景、中景、近景的层次探索自然:一片卷边的落叶藏着季节的秘密,一朵带露的小花绽放着生命的绚烂,一颗圆润的石子镌刻着时光的痕迹。孩子们将这些“自然馈赠”化作灵感,在白纸上用画笔勾勒、用想象力点缀,让眼中的自然之美跃然纸上。分享作品时,每个孩子都像小诗人,讲述着创作背后与自然的独家对话。
二、探索与艺术:让自然住进心里

1.自然探索PK赛
小花园里,一场趣味十足的自然探索PK赛点燃了热情。孩子们分成小组,开启闯关模式:寻找七彩叶片,在红、黄、绿、紫的渐变中惊叹大自然的调色盘;辨别辣的薄荷、甜的花蜜、泥土的腥气,让嗅觉在奇妙冒险中苏醒;触摸毛茸茸的蒲公英、软软的苔藓,指尖传来自然的温柔触感。竞赛不是目的,而是让孩子们更主动地拥抱自然的“催化剂”。
2.自然感受围谈
探索结束后,大家围坐成圈,像分享宝藏一样诉说着自然中的发现:“我找到的枫叶边缘像小锯齿,摸起来痒痒的”“青草的味道像雨后的操场,很清爽”……细碎的感悟在传递中发酵,让自然的美好在彼此心中扎根、生长。
3.森林博物馆共创
孩子们将收集的树叶、花朵、石头细心分类,与志愿者一同搭建起“森林博物馆”。小小的展台前,每一片叶子都是探索的勋章,每一块石头都是自然的名片。这不仅是对探索成果的展示,更是一次对自然的集体致敬——孩子们在分类、陈列中学会了珍惜与尊重。
4.自然之书制作
一本本独一无二的“自然之书”诞生了:文字记录着发现瞬间的惊喜,图画定格着自然的模样,干枯的花瓣、细碎的树皮成为书中最特别的装饰。分享时,孩子们翻开书页,仿佛打开了一个个小小的自然世界,让这份与自然
的邂逅永远留存。

三、活动总结:让成长在自然中绽放
这场“自然之约”实践活动,以团队互动为纽带,让孩子们在协作中学会沟通;以自然观察与创作为载体,让学习跳出书本,在体验中培养观察力与创造力;以探索竞赛与艺术表达为形式,让“减负”后的时光充满趣味与意义。
当孩子们在自然中相遇,学会了倾听与分享;在互动中成长,懂得了协作与包容;在创作中收获,找到了自信与热爱——这正是“团团陪伴”的意义,也是“双减”政策下成长的美好模样。未来,实践团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,让更多孩子在自然与陪伴中,收获更生动、更丰盈的成长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