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化党员同志对红色历史的认知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,10月18日,数学学院组织党员同志到沙朗文化园开展“重走红军长征路,传承非遗”主题党日活动。

本次活动以“红色传承+非遗体验”为核心,分两大板块展开,让党员同志在实践中感受文化温度、汲取精神力量。
板块一:探访红色基地,感悟长征精神
党员同志抵达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员教育基地后,首先在基地红色主题标识前整齐列队,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。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,拥护党的纲领,遵守党的章程……”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基地上空,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同志的理想信念,强化了身份认同与责任担当。

宣誓结束后,党员同志进行了参观学习。该基地源于20世纪60年代,因当时中苏关系恶化、备战需求而建,选址于沙朗天生桥溶洞(今西蕾洞)内,洞内设有三层钢混结构建筑,分别作为编辑部门、排字车间与印刷车间,还配套小型纸库及生活设施,洞外生活区规模庞大,曾承担全省近八成印刷量,是中国印刷史与红色历史的重要见证。在基地讲解员的引导下,党员同志深入了解“中央红军长征过五华”的历史背景——1935年4月,红一军团、红三军团等先后途经昆明五华,播撒革命火种的事迹,结合战备基地的建设历程,切实体会到革命先辈“不畏艰险、坚守信念”的长征精神,进一步强化了党性修养与历史使命感。

板块二:体验非遗技艺,延续文化根脉
参观结束后,党员同志前往非遗体验点,依次参与扎染制作与活字印刷体验。扎染体验中,党员同志跟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习捆扎、染色技巧,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。

活字印刷体验环节特别融入“活版印刷传承”主题——大家通过实操,接触到由铸字匠人张介冠先生守护的珍贵遗产。党员同志从字盘选活字、按文稿“排版”固定,再给版面匀墨、覆纸“施印”,最终完成专属印刷作品。大家直观感受“毕昇发明后沿用千年”的活版印刷术魅力,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。

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将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,不仅让党员同志重温了长征历史、感悟了红色精神,更通过亲手实践,拉近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,强化了“传承文化、守护根脉”的责任意识。数学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持续创新主题党日形式,将红色基因传承与传统文化保护融入日常党建工作,引导党员同志在“学历史、传文化”中坚定理想信念,在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,为推动学院党建高质量发展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。